管理知识小集
分析问题
要了解问题是如何产生的,就要找到问题的本质。
问题
就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部分,有时说没问题是因为不知目标在哪,现状是什么。
要精准描述一个问题,要做到:
- 明确期望值(可衡量)
- 精准定位现状(多维度:内、外、面、历史、长短期等)
- 区分事实和观点
- 用落差值精准描述问题(因不同人心中参考标准不一样)
要寻找问题的答案,就要做到识别表面问题,不停留在问题本身上,继而找出本质问题,才能得出更佳答案。
要找出本质问题,就要掌握足够信息来描述问题,包括:
- 表面问题
- 期望值
- 为实现目标达成结果,所使用的方法
- 过程中的变量
以上四项信息就组成透析三棱镜
。
利用透析三棱镜分析每个节点的的情况,穿透现象看本质,弄清楚问题了再给建议,包括:
- 目标的正确性
- 方向不正确就要校准目标,否则一切都是无用功
- 设立目标的 SMART 原则(具体、可衡量、可达、相关/满足、时限)
- 区分目标和手段(不要停留在单一手段上纠结,为达成目标可切换手段,手段不是目标)
- 重构方法
- 没达成期望值的现状是由所用方法导致的,有时方法不改变是治标不治本的改变现状行为而已
- 想要改变现状不是从现状出发,可添加一个新的解决方案
- 积累大量的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(因问题都有独特性和时空背景)
- 消除变量
- 变量可能是内部的,也可能是外部的
- 找问题的思考框架:象、数、理(任何一个现象背后一定有数据,任何数据的变动背后一定有道理,不要用“我感觉”的表述方式)
- 5Why提问(别拿到第一个答案就认为是全部)
NLP 理解层次
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困境,每个人的反应和解决方法会如此不同。
NLP(神经语言程序学)可解释这现象,NLP 理解层次分 6 层,层次越高,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。
- 第5流人才
- 别名:怨妇
- 层次:环境
- 典型思考模式:都是你们的错
该类人才只能换环境才有办法解决问题,生存力和适应力弱。
- 第4流人才
- 别名:行动派
- 层次:行动
- 典型思考模式:我还不够努力
该类人才属于乐观派,充满正能量,解决问题时,看看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去做,改变一下。
但努力了不一定能解决问题,努力时必要不充分的条件。
- 第3流人才
- 别名:战术家
- 层次:能力
- 典型思考模式:方法总比问题多
该类人才在问题发生时,会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,具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,提升效率,解决问题,知道问题的潜在关联性,是公司中的中高层。
- 第2流人才
- 别名:战略家
- 层次:BVR(信念/价值观/规条)
- 典型思考模式:什么才是更重要
该类人才意识到,每个选择都意味着人生的不同走向,一旦选错了,那能力和行动力再好都没有用。
能力层是做解答题的能力,BVR层是做选择题的能力(什么可以做不可以做,什么更重要,什么可忽略)。
B 信念-相信什么是对的,V 价值观-认为什么更重要,R 规条-做人做事的原则。
可整理出关系图,梳理问题的种种现象和表面问题的原因、关系的因果顺序,继而定位出本质问题
- 第1流人才
- 别名:觉醒者
- 层次:身份
- 典型思考模式:因为我是xxx,所以我会xxx
你是谁,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。
把自己定义成不同的身份,就会有完全不同(方向上)的选择。
角色是被动的,是别人给你的;身份是主动的,是自己想成为的。
去角色化,就是突破角色的束缚,获得主动的人生,找到自己的身份层次。
- 顶级人才
- 别名:领袖/伟人
- 层次:精神/使命
- 典型思考模式: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
精神就是与世界的关系,所有的思考是围绕“利他”展开。
高层次是不能脱离任何一个低层次的支撑,空中楼阁是不存在的。
思考一下什么样的身份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完成使命。
不知道自己不知道,还以为自己全知道,是可悲的。
要成为顶级人才,就需要对人生做顶层设计,从精神层开始往下规划:
领导五力
1.领导的职责
- 分配任务
- 赋能,激活下属
- 鼓舞士气
- 承担责任
2.承担责任是人生的第一要义
3.一软一硬,说话要软,做事要硬
4.讲话要有逻辑性,用逻辑性表述真实性
5.领导的核心五力
- 学习力(洋葱模型:舒适区、学习区、恐惧区)
- 创新力
- 理解力
- 思考力(花多三倍时间思考,获得百倍利益)
- 抗压力
6.下属犯错误怎么沟通
- 不带情绪说
- 对事不对人说
- 少讲错误,多讲方法
7.认知创新
- 创新就是不讲理
- 创新要像外行那样思考,内行那样行动
- 创新不讲逻辑
8.理解力的小方法,在上级安排任务时,出门前用自己的话跟上级再确认一下
9.六大思考
- 逻辑思考
- 辩证思考
- 发散思考
- 逆向思考
- 换位思考
- 系统思考
10.乐观的人群比悲观的人群过得好,但人天生有悲观基因,追求卓越是对抗该基因,要向乐观的结果而努力,不是要证明悲观的结果
11.减压的2个方式
- 只管耕耘,不问收获
- 朝向未来
12.责任心的五个层级
- 被动不执行
- 被动执行
- 主动执行
- 面对困难也执行(管理干部从该级开始)
- 遇到风险仍执行
成为员工的上帝,开心他们的开心,痛苦他们的痛苦
13.关于抱怨
- 领导干部没有抱怨的权利
- 基层员工也不能抱怨
- 多想解决方案,少抱怨
14.沉没成本,已经支付的,是不得不放弃的成本,认为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,人生只有使用权,没有拥有权
15.问题的三个层次
- 单纯问题:有明确的目标和线路,靠努力就可以解决
- 两难问题:需要选择
- 复杂问题: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路线,没有明确解决的路径,解决它靠信念与之共生
16.激励的三个层次
- 0级激励,下属做对了没反应
- 1级激励,给予表扬和鼓励
- 2级激励,不但给表扬和激励,还告诉他为什么
17.人都是被语言喂养出来的
18.执行前决心第一,执行中方法第一,执行后结果第一
19.强化落实
-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
- 简单的问题量化
- 量化的因素流程化
- 流程的因素制度化
20.领导阶梯:文凭、水平、素质、心态、信念
懂 IT 的管理者
如何区别 “懂管理的 IT 人” 和 “懂 IT 的管理者”。
“懂管理的IT人”,管理只是巩固IT的能力之一,补齐短板所需,他考虑的坐标系仍然是IT。
“懂IT的管理者”,IT只是众多技能中的一项,无甚稀奇,考虑和决策的标准是生意,是通盘的管理。
“懂管理的IT人”,无论放弃时间、人力、资源,还是运行效率、程序质量、架构设计,都感到异常纠结,无比难受。
“懂IT的管理者”,非常清楚必须放弃某些方面,而且不能犹豫,犹豫会错失时机,而时机对生意来说往往无比重要。
“懂管理的IT人”,不喜欢跟人打交道,因为人会有各种想法难以沟通,有情绪难以预见,摆脱与人打交道,潜心编码。不过编码往往才是决策的最终环节。
“懂IT的管理者”,面对面交流、讨论变得相当重要。沟通交流的目的是保证自己的信息灵通,协作顺畅。
自己追求的工作方式很好,但未必是唯一的工作方式,甚至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工作方式。先着眼于目的,摸索出各方的最大公约数。然后,在自己能决定的范围里践行自己的工作方式,在这个范围之外,则以目的优先,绝对不要过多计较工作方式。也别执着于凡事都要以系统、流程、规范来做,它们未必是人人认可的工作方式,甚至可能让人觉得繁琐和反感。
在懂得IT价值的同时,一定也要能看到整条价值链(人事、财务),看到其它团队的价值所在,不要做僭越自己身份的事情。想办法影响大家的印象,强调自身的价值,起码也应当先设计出证明自己的价值的客观的一套数据体系,获得大家的共同认可,并在工作中持续发出信号。(对比同行人力、投入产出比)
“懂IT的管理人”,定位可以让人摆脱技术的焦虑感,更需要的是用合适的技术去解决自己生意中的具体问题。“合适”是指需要懂得取舍,需要懂得与人交流协作,需要找到共同认可的工作方式,需要看得到整条价值链,找得到自己的定位。把追新的精力用来提升个人价值更事半功倍。
“懂管理的IT人”相对容易,只要懂IT的人补齐基本的管理知识,没有明显短板就可以,所以竞争也会相对激烈。
“懂IT的管理者”相对更难,因为很难想象其它管理者能主动学会IT,所以它只能来源于搞IT的人主动变身,主动越界。
不要时时刻刻绷着“我是(跟其他人不同的)IT人”的那根弦!
来源:
真正厉害的人是怎么分析问题的
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
从“懂管理的IT人”,到“懂IT的管理者”
转载请注明来源,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,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。可以在下面评论区评论,也可以邮件至 mingfungliu@gmail.com
文章标题:管理知识小集
文章字数:2.8k
本文作者:Mingfung
发布时间:2020-12-11, 08:53:00
最后更新:2022-01-13, 17:11:48
原始链接:http://blog.ifungfay.com/管理/管理知识小集/版权声明: "署名-非商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"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