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做有益于孩子成长的父母》学习后感

qq pig

随着孩子不断成长,(由于我家那位从小就属于特扭型)越来越感觉对她的劝导力不从心,平时关注育儿的方法又参差不齐、零星可数,担心无法教好她而导致她日后行差踏错的情绪日渐变浓,于是乎搜了很久,发现讲《可复制的领导力》的樊登老师有一个课程,叫《做有益于孩子成长的父母》,比较系统地讲述育儿的方方面面,当然不包括生活起居的部分,都是从精神意识、行为举止、心理学脑科学等原理的方面来塑造孩子,其实在《可复制的领导力》一课里就时不时听到樊老师提起育儿的比喻,这块和工作上的管理工作还真是有很多贴近之处。

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学到的内容。

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,来建立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自信感

观察和内省自己的教养方式

不要嵌入以下几种方式之中:

  • 控制小孩(将父母自己的想法要求强加在她身上)
  • 放任小孩
  • 贿赂小孩(什么都讲交换)
  • 忽视小孩(主要指忽视她的感受)

以上任何一种方式都会让小孩日后发展成不同的人格障碍,像懦弱、依赖、抑郁、欺凌等。

叛逆会源于母亲的大喊大叫、暴躁、情绪不稳定,成瘾则会源于父亲的缺乏关爱、凶恶,父母的这类行为都是低自尊的表现,

其次教养方式也要注意避免以下控制点:

  • 管太多担心太多
  • 强化对失败和危险的理解
  • 容忍和鼓励回避问题
  • 拒绝和评判孩子的行为

有效的教养方式应该:

  • 温柔但有边界,和善而坚定
  • 给孩子带来归属感价值感,感觉自己有作用有人爱
  • 培养出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,会爱别人,孩子自己也更愉快
  • 在平静时来处理问题,照顾好自己才是对孩子负责任
  • 在孩子犯错的机会下来学习,加强亲子关系和人生经验

建立和维护亲密的夫妻关系

孩子都容易将家庭冲突自我归因,认为父母的不和是因为自己不乖,所以保持夫妻关系和睦才能使孩子心理健康,不要把孩子作为替罪羊。

警惕离婚的先兆:

  • 对话开始苛刻
  • 末日四歧视-批评、鄙视、辩护、冷战
  • 情绪被淹没
  • 身体指标异常
  • 情感修复以失败告终
  • 只剩遭回忆

夫妻既要保持自立的关系,也要保持相互尊重、相互包容的关系:

  • 完善爱情地图:听听唠叨,爱源于了解
  • 培养喜爱和赞美
  • 彼此靠近:更多身体接触,减压式的谈话(表达身同感受,不批评不指导)
  • 让配偶作决定:关注对方的感受
  • 以温和开场以妥协收场:就事论事,不以“我”开头,容忍对方缺点
  • 与问题和谐相处,肯定之前处理的成绩,解决不了的先缓缓
  • 创建共同意义

认识和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

父母需要了解孩子成长发展的本能特质是教育她的基础:

  • 三岁前是三岁后人生接收信息量的总和
  • 六岁前是敏感期(乱吃乱摸)、外部秩序、内部定向、自发智力发展的时期,要给她尽量多的探索空间,不要给她挫折感,探索冲动没有了成长就停止了

无论养男孩还是女孩,父母都需具备富足心态:

  • 给孩子更多的选择空间,产生更多的可能性
  • 人生比的是综合能力
  • 帮助孩子发现内心,找出生活中重要的事情
  • 保护孩子在失败后的积极性和热情
  • 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(天赋、性格、责任 三种火种)

孩子若在匮乏型心态的父母教养下,和容易产生自卑、压抑的情绪,继而导致发烧和免疫下降等负面影响。

父母需要慎用奖惩:

  • 夸孩子要达到二级的反馈(一级反馈只夸不说明夸什么,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,二级反馈是说明夸孩子的是什么,是什么做得好了所以觉得你棒,肯定孩子的动机和过程,而不是结果)
  • 物质的奖励是一种贿赂,会让孩子迷失找感觉,只想着利益
  • 表扬的技巧:
    • 态度真诚
    • 同类不重复提及太多次
    • 说出事实
    • 及时表扬
    • 多样化的见机行事
    • 不吝啬你口中的表扬
  • 奖励的要点:
    • 让孩子一起参与设计奖励池
    • 不取代口头表扬
    • 答应了就必须做到
    • 偶尔来次出乎意料的惊喜给她
  • 纪律约束:
    • 不当行为要及时纠正和处罚
    • 家长本身要言行一致
    • 和孩子协商,让孩子参与制定家庭规则,帮助她理解规则的好处
    • 私下地给她批评和回应
    • 和孩子强调父母评判是对事不对人
    • 承担后果但不是控制孩子,冷静地给出建议

其次了解孩子,来更好的构建和睦亲子关系

分析和解决常见的亲子关系

亲子之间为什么会产生冲突,有以下一些情况:

  • 本能说
    父母有主导本能和工作本能两种特质,主导本能就是想管住孩子或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发展,工作本能就是因为自己觉得现在辛苦,想孩子舒服点替她做了而无言中地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。

  • 权力争夺:

    • 关系不平等
    • 孩子觉得父母不爱她
    • 父母赢了孩子,孩子就是输家了

父母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化解这种冲突,就是需要意识到人和人之间的气质是具有差别的,而不是她缺了什么,这是她的一种特性。

  • 气质匹配说:
    • 活动量
    • 节律性
    • 接近回避
    • 适应性
    • 敏感度
    • 反应强度
    • 情绪本质
    • 注意力分散度
    • 坚持度

然后洞悉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,最根本无非就两个点:价值感 和 归属感。

因为以上两个点,会产生一定的行为偏差,包括:

  • 寻求过度关注:哭闹、大喊大叫
  • 寻求权力:吩咐的非不干、不相信父母
  • 报复:乱花钱、破坏家
  • 自暴自弃:做事无力感

要识别不良行为,从两方面入手:

  • 从内:关注父母自己的感受
    • 寻求过度关注时:恼怒、内疚、烦恼、着急
    • 寻求权力时:威胁、挑战、激怒、被打败
    • 报复时:受到伤害、失望、难以置信、憎恶
    • 自暴自弃时:无能为力、绝望、无助
  • 从外:观察孩子的行为
    • 寻求过度关注时:应付调整
    • 寻求权力时:继续不止,言语顶撞
    • 报复时:伤害父母的言语反击
    • 自暴自弃时:消极、不想你打扰她

优化孩子的大脑的亲子沟通术:

  • 犯错时学习机会不是谴责机会
  • 不急于批评和划清界线(都说你的啦,我都说过的啦…),要和孩子共担责任才能学会生活技能
  • 讲话的方式要认同孩子感受、用同理心倾听、平等对话态度(不然以后孩子会以你同样的方式和你沟通,复印你的行为)
  • 孩子有表达时,起码的倾听可以嗯哦,更好的是说出她的感受再给出建议和原因,来反馈
    • 一个词概括性的反馈
    • 描述客观看到的事情
    • 给提示
    • 给选择
    • 描述自己的感受
    • 写便条,引起重视

构建和睦亲子关系的4C法则

  • 沟通
    • 表达简短具体,不表达感觉/大方向/含混
    • 多发挥“我”和“你”的鼓励性言辞
  • 选择
    • 不要变成威胁(要不一起走,要不妈妈自己走)
    • 给出弹性空间(吃根冰淇淋,玩多10分钟就走,要计时哦),真心的给她选择
    • 没得商量的就不要再问,少说xx行吗、xx好吗,坚定地给选择,父母要定基调不拖泥带水
  • 结果
    • 定家庭规则
    • 根据孩子需要和发展来调整规则
    • 定期回顾规则,让孩子负责和参与
  • 连接
    • 和孩子创造一对一的时间
    • 关注孩子的感受
    • 不要和孩子记仇,阴影会伴随她一生

父亲与孩子的关系

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后天养成的,起到多样性教养的作用,需要力争孩子靠近,去经历琐碎又重要的事情。

父亲在家庭中,给予孩子安全感、无条件的爱、价值观、学习兴趣,使孩子以后不会成瘾、给内心充能量、社会上走更远、创造生活的意义、探索世界、喜欢学习。

缺失父爱会出现:

  • 注意力不集中,学习不佳
  • 青少年犯罪
  • 婚姻失败
  • 吸毒
  • 自杀
  • 未婚先孕、滥用药物

父亲怎么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呢:

  • 首先转变理念和排序
    • 阶段性规划的观念是有问题的,会潜意识地将其他事情定性为困扰,产生这样错误的想法
    • 应该学会微型人生,家庭工作都放第一并不冲突,记住人生是没有时光机的
  • 其次是陪伴孩子的黄金时间
    • 全身心的投入,孩子能敏感地感受到,参与一起来感受乐趣
    • 不要用娱乐代替陪伴,像看电视打游戏那些
    • 在家也可以工作,需要定好规矩,在不闹的时候就提前灌输她爸爸工作的重要性,专时专用,相互尊重和信任
    • 提高在家单位产出的质量:
      • 不磨蹭不自私
      • 晚餐将手机电视关掉,进行简单沟通
      • 给孩子举办庆祝仪式,让她觉得被重视,提高自尊水平
      • 给孩子做小惊喜,突然去看电影,买小礼物
    • 做孩子的楷模
      • 诚实仁慈的价值观
      • 快乐喜悦,有足够安全感和爱
      • 健康
      • 热爱学习,保持好奇心

母亲和孩子的关系

评价孩子应通过他是一个怎样的人,而不是通过他能做什么,母亲都很容易因为孩子做不成什么而产生担忧和压力,孩子和家庭都在这个环境下承受应激压力,破坏了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
关于脑科学说:

  • 孩子的大脑是能适应环境的纷繁复杂,维持稳定身体和情绪状态的
  • 孩子能从积极的应激中获取力量,象从悲伤中恢复、接纳伤感的事、获得理解力和目标
  • 消极应激行为包括母亲的语言暴力、行为虐待、教育缺位
  • 神经塑造性:大脑深处边缘系统的扣带回负责注意力和情感处理,基底神经节负责调节身体运动、焦虑和快乐。母亲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神经构造发育,从胎儿期就开始根据发育分泌激素
  • 母亲喜怒无常会影响孩子皮质醇的分泌,对孩子造成各种能力的伤害,像认知、语言、行为、自我及情感控制的能力

母亲要如何提高和子女的亲子质量呢:
对男孩子:

  • 要意识到母亲和父亲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差别的
  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不用刻意逐渐疏远
  • 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
  • 关爱孩子,帮他洗澡、抚摸
  • 帮助他了解女性
  • 带孩子做家务,建立亲密的机会、产生更多的交流、让孩子得到责任感
  • 教孩子承担后果
  • 避免大喊大叫,否则影响孩子的自律能力(母亲要学会淡定,父亲要学会热情)

对女孩子:

  • 母亲和父亲需要形成互补
  • 自恋妈妈对女儿有深远影响:
    • 女儿会情感贫乏,不要说你做的什么让妈妈丢脸之类的话语,只从自己角度出发
    • 过度要求女儿,按自己要求去做,延生自己的活法
    • 女儿变得不自信、容易内疚、对自己过于严苛
    • 但对儿子没有影响
  • 妈妈的重要性,比父亲更大
    • 即使女儿讨厌妈妈也还是会觉得妈妈很重要
    • 不要在女儿成年时当作姐妹看待,而应做其导师、榜样、关心者
    • 18岁后还没回到妈妈的阵型,黏糊于爸爸,会可能有嫁不出去、同性恋的问题
  • 爸爸要使女儿得到最大的安全感
    • 平时玩游戏,可以假装给女儿打倒,让她觉得你爱她,给她足够的爱
    • 但也要树立权威,比如必须按时回家的规矩和边界,不能逾越

平时应建立感情账户,无条件的爱她/他本人,多沟通,给情感打底,尽量存储足够多的爱,这样青春期吵架矛盾也不至于出现翻脸叛逆。

孩子0-5岁时,母亲给予的安全依恋最重要,刚出生时孩子的大脑就具备完整的细胞,但需要与母亲建立安全关系连接来激活细胞,就像和食物一样重要,缺乏亲子安全依恋和情感连接会导致特定关键区域的神经-额叶/前额叶不够突出,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、进取心、情感理解力、社会成功技能。

孩子0-2岁时:

  • 哭闹不会安抚自己,靠成人回应,此时大脑能建立压力放松通道,产生安全
  • 妈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也不要强颜欢笑,从根本解开心结,重拾发自内心的喜悦来面对孩子

孩子2-5岁时:

  • 减少成堆的玩具,这会限制孩子的思维能力,觉得无趣,像芭比娃娃、小车机器人等
  • 最好的玩具是有创造性的,不需要孩子太干净,像蜡笔、颜料、棉花、小纸盒
  • 不需要孩子太美,否则会束手束脚、什么都不敢试、扼杀创造力、出现自恋妈妈、孩子玩的不开心不舒适、从小开始注意的外观从而产生压力负担,减少了人格的独立性,有更多负面倾向的可能
  • 给孩子建立规矩,不随便打人、抢东西、公众场合大声说话、不过于放任
  • 兴趣班可以晚点学,该阶段和父母玩游戏更重要,否则可能会打击她的学习欲望

孩子6岁以后:

  • 强调父亲的参与,但母亲是无法替代的
  • 社会化教育,帮助教导处理同步关系、学业成绩
  • 保持孩子青春期的火花
  • 给予榜样、偶像,否则也会自律性差、成瘾、男孩子不知如何成长
  • 13岁后孩子会颠覆质疑爸爸,要展示给孩子化解冲突,妈妈参与协调
  • 男孩子会有睾丸激素,好动、拜把子、打架、严格秩序感、语言天赋差
  • 父亲应扮演以下角色:
    • 和孩子一起玩
    • 打斗中也学习,疼就制定规则不能伤害对方,哭就安慰对方使对方回复正常
    • 爬山、攀岩,只有父亲可以指导的活动,凸显角色
    • 父亲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,让孩子了解父亲
    • 父亲和其妻子的关系会让孩子学会和异性相处
    • 父亲要会处理自己的情绪
  • 给父亲的建议
    • 更重视家庭,你是家里的大树,在社会上能被取代,在家里不行,要做好取舍
    • 和孩子玩打架打仗游戏,打成一片,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,这样孩子会在同伴中更受欢迎
    • 游戏或者生活中都不强迫指挥孩子,否则孩子出问题的概率会变大,相反会使孩子推向平庸,但这也不一定安全
    • 学会尊重女性,尊重弱者
    • 不吵架,谈分歧

孩子5-10岁时应把社会化教育放首位,教会她如何与他人相处:

  • 需要帮助时做情感引导
    • 父母不过早介入
    • 了解他人的感受
    • 学词汇:为什么、后来、然后、如果、会怎样
  • 7 个工具
    • 教会友好
    • 教会分享
    • 教会同理心(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)
    • 教会控制攻击性
    • 教会道歉
    • 教会理解情绪
    • 教会可以信任谁
  • 母亲是非常重要的榜样
    • 母亲伤害儿子,儿子会选择忽略母亲自我保护
    • 母亲伤害女儿,女儿会更尽力讨好满足母亲,转而孩子自己越来越内疚负担,以后容易出现挖苦苛刻别人或者整天讨好别人

孩子10-18岁时树立探索自我的意识:

  • 10-14岁青春早期,要帮她发现内心自我,她想要的快乐是什么
    • 和孩子对话,问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、想法,换做你会怎样
    • 让孩子知道是良知还是情绪在控制行为
    • 不要和别人对比,主要是问孩子内心想要的是什么
    • 父母是孩子内心最好的榜样,例如处理情绪问题、平静应对波澜、有正确的价值观、提出有益有价值的建议、视野开阔、看到外部世界
  • 从个性化中管理同伴关系
  • 14-18岁是青春期
    • 教她学会对自己负责,包括对思想上和对过往经历
    • 由于是个性化的年纪,心理上急于摆脱父母束缚,寻求在同伴中的价值,父母应帮助她管理好同伴群体,包括同伴对孩子身体和情感的安全感鼓励、带入独立加入组织的鼓励
    • 与孩子定规矩,青春期还没真正长大,大脑皮质还没长完,要孩子知道为自己成长负责,行为会影响她自己的生活,什么衣服不能穿、几点前要回家、什么聚会不能去等等
    • 关于性,不应跳过逃避谈论,父母应该接受事实,帮孩子正确认识,不是要控制孩子而是要帮孩子自己控制,要相信孩子,放手成长,尊重她探索世界的方式,如果在同伴群体中犯错误或受伤害,父母应关爱安抚和陪伴,让孩子意识到这是应该吸取的教训的过程
    • 感受责任才能成长,教孩子学会面对更多挫折、面对人际关系矛盾、面对学业障碍

培养孩子一生的能力

培养孩子获得幸福的情绪力

情绪管理型父母有三个特征:

  • 较少的焦虑,对养育孩子有信心乐观
  • 无条件及时回应孩子要求被关注的需求,建立依恋连接
  • 感同身受

选做园丁父母,而不做木匠父母,尊重孩子发展的本能,学习开放和灵活,让孩子有童年。及时回应能给孩子安全感,缺乏回应的孩子会情绪感知低下,自控能力弱,自卑,常粘在父母身边社会发展能力滞后,影响智能发展,有分离焦虑

父母的教育风格一般有三种类型:

  • 忽视型:
    • 不要认为孩子的情绪是不理智的
    • 不要转移她的注意力关闭她的情绪通道
    • 不要认为时间可以解决而漠视孩子
    • 应该问她感觉怎样,反映出她的情绪,而哄她她也不一定会开心,孩子不相信自己的情绪感知,是学不会调整情绪的
  • 控制型:
    • 发火警告惩罚,孩子越是对着干,应给足够的弹性空间
    • 不给解释机会,斥责打骂都不对,不能把未知原因的问题直接看成孩子性格的问题,这样孩子就怀疑自己的情绪,给自己贴不好的标签
  • 情绪管理型
    • 会询问孩子为什么这样,进行情绪管理和引导
    • 洞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,例如孩子撒谎其实是为引起注意

如何感同身受:

  • 首先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她的感受的
  • 父母不想当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而是引导孩子主动表达她自己的观点
  • 和孩子谈话时不应先思考要和她说些什么,而应集中注意力在孩子说的内容和感受上,聆听
  •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发生的事情,不对孩子感受作自以为是的评判
  • 没有感受孩子的情绪,孩子就会自我保护选择不相信你的话,拒绝进一步沟通,这是大脑负责社交中枢、感知别人情绪的边缘系统和分析情绪信号的前额叶皮层的共同作用

如何情感引导,训练孩子的情绪管理力
引导的逻辑:

  •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
  • 教孩子能表达情绪的丰富词汇,说出自己的感受
  • 正面关注孩子的负面情绪,不加评判地先认同她的感受
  • 利用处理负面情绪的机会进行交流,重视负面情绪的价值
  • 认可孩子的情绪,让孩子相信自己,认识到有情绪是正常的感觉
  • 等孩子平稳后再引导她恰当地表达情绪的方法,给情绪贴标签来教育,而不是给人贴标签
  • 确定行为的界线,出问题的是行为,不是情绪,正确的认识和解决问题
    引导的步骤:
  • 埋下种子,在孩子还没情绪前,在若干时间节点和她建立约定,让她知道怎么做是对的,避免负面情绪的发生
  • 观察和判断孩子,看当前的状态如何,是否在范围内,有没失控
  • 聆听,孩子情绪失控时,父母应蹲下(表现平等)来问她有什么感受,想孩子了解他人的感受父母应先了解孩子的感受
  • 反映情感
    • 比如爸爸知道你现在很生气,爸爸知道你很难过,爸爸知道你疼,爸爸知道委屈
    • 要准确地读出孩子此刻的感受,这样孩子的情绪水平会快速下降恢复正常,没有恢复情绪水平前的任何道理讲解都是没有作用的,需要考虑谈话的一个氛围
    • 等孩子平复情绪后,应问她该如何做会更好,引导她自己来尝试解决,答对了就要二级表扬,并说出这是什么方法为什么

孩子不轻易承认错误,都是怕父母不再爱她,只要发生过一次父母“不要你了”,孩子就会认为父母的爱不是无条件的,我们要纠正孩子也要让孩子知道也还是爱你的。

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,理解叛逆孩子,倾听是关键的技巧
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叛逆:

  • 校园的同学关系不好
  • 学习困难
  • 和父母的关系不好
  • 外部创伤
  • 外貌焦虑

叛逆的孩子是不知道怎么控制想法和情绪的,这时父母要让她知道她一点都不孤独,要平静地面对叛逆,识别自己的行为活动,特别面对消极行为时父母应先给自己减减压放放松

  • 积极行为
    • 对孩子微笑
    • 对孩子眨眼睛
    • 拍拍孩子
    • 和孩子站很近
    • 对孩子说我爱你
    • 和孩子目光接触
    • 拥抱孩子
    • 点头
    • 握手
    • 参加学校会议
    • 表扬赞美
    • 敦促上课
    • 安排生日聚会
    • 安排参加活动
  • 消极行为
    • 嘲笑
    • 吼叫
    • 讽刺挖苦
    • 打骂
    • 忽视
    • 唠叨
    • 说教
    • 打断
    • 羞辱
    • 停留在过去(你总是xx,你都xx)
    • 批评
    • 引发内疚
    • 刺激挑衅
    • 和别等父母说闲言碎语
    • 威胁
    • 否定感受
    • 撒谎
    • 摔东西
    • 贬低
    • 没耐心
    • 不切实际的期望

对叛逆控制得不好,孩子可能会沮丧、抑郁、犯罪,他们都会认为不被理解,所以父母的理解是重要的:

  • 倾听才是解决的关键
  • 父母要不带评判地倾听
  • 不要总想给建议孩子
  • 不要未经孩子的许可就给予建议
  • 不轻易谈论家长的经历感受
  • 若父母忽视孩子的感受,孩子之后就不会再和你倾诉
  • 父母要多看到孩子的积极面,减少自己的负面

父母还要改变自己内心的输赢感:

  • 不要和孩子争输赢,争玩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爱她了
  • 孩子会认为自己和父母都是平等的
  • 父母要改变心态,赋权让她自我感觉良好,心平气和地果断地表达看法和信念,这样效果才更好
  • 可以应对的方法还有:
    • 给孩子选择权
    • 平静时做预防,加强沟通和爱
    • 提前通知,尊重孩子的知情权
    • 观察自己在做的示范
    • 有明确的界线,不永远说不,要有什么是行的
    • 说出想法就走开,不婆妈唠叨
    • 有礼节的提要求
    • 想一想妥协,表现过了的行为,孩子才学会
    • 避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
    • 运用幽默简短的方式告诉孩子的权力
    • 给予选择,要求选择
    • 孩子也有权说不
    • 和她一起制定规则,告诉她不遵守规则的危害性,这样她才能放松地履行规则

争权、不悔改、伪装起自己的孩子,其实都有另一面:

  • 想得到关注
  • 感到能力不足
  • 想报复
  • 感到嫉妒
  • 感到害怕
  • 身体不舒服
  • 认为没人爱
  • 被限制太多,得到了才过瘾

培养孩子获得智慧的学习力

孩子的学习效率取决于与父母的关系好坏
一些错误对待孩子的方式:

  • 家里吵架、给太多玩具,孩子容易神游,注意力不集中
  • 过度培养,让孩子失去兴趣,应按孩子的节奏给她探索世界
  • 过度控制,使孩子依附,不能自己玩自己想象,长大了会懒散、没责任感
  • 给孩子命令大人,产生权力欲,应要孩子学会自己处理事情

回归正常的方法:

  • 尊重孩子的节奏
  • 允许孩子探索的过程,通过劳动完善她自己的人格
  • 尊重孩子,利用孩子自身的节奏调节特性
  • 相信孩子天生都有好奇心、爱学习、探索欲
  • 尊重孩子学习的意识

教师应承担的责任:

  • 正视对待儿童的态度
  • 珍惜自己手上的权力,因孩子没有判断力,影响巨大
  • 不断消除自己内心的障碍,与坏脾气斗争,通过社会环境的观念抑制自己
  • 时刻反省自己,真正认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

关于孩子学习的研究发现:

  • 会重复练习,把事情彻底弄明白和掌握规律,父母要允许她不断循环,不打断孩子
  • 给她自由选择更有帮助
  • 减少玩具会更好,东西要有秩序
  • 尊严感,父母不要拿欺负她的调笑来开玩笑,应把她当作成年人看待
  • 不过早书写阅读,让他感觉到挫败感的话会影响以后的学习

让教育投资有回报的第三类知识:

  • 定义:第三类知识指学习后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上来的(第一类只是知道了解,第二类是掌握原理规律)
  • 知识不是学得越多越好,要带来智慧才是重要
  • 用尽废退,不用就会忘记,浪费学习的资源
  • 知识学习是有成本的,学了一个就没时间学另一个,要防止高分低能

理解孩子当下的知识类别问题:

  • 过度关注学业成绩,忽略与生活相关性的差距
  • 过于关注了解性的知识,忽略知识内涵的掌握
  • 过于强求专业知识,忽略生活中的软知识
  • 教育将会从迟钝层级转变为网状结构,要适应这个时代的教育体系变化

开拓孩子的智慧,建立她的全局性理解:

  • 哪些值得学,哪些不值得学
  • 发现机会,对当前情景产生深刻见解,抓住行动时机,展现道德品质
  • 意识到这才是教育的目标和追求,这不是立即的理解,和知识是有区别的,是培养一种综合能力,让孩子更能适应世界,为世界贡献,富有创造力
  • 全局性的标准包括深刻的见解,采取用于指导行动,符合伦理道德,能应用到生活场景的机会
  • 和配方知识的区别,配方知识更多地用在了生活当中,按习惯来按生活节奏来,而全局性需要应对未经历过的事情,做出额外的思考
  • 具备全局性的优势
    • 能定向,不随波逐流,有自己的智力判断
    • 慎思
    • 深入学习

如何保持孩子强烈好奇心

  • 要用开放性问题鼓舞孩子
    • 基于问题的方法
    • 基于项目的方法
    • 基于案例的方法
    • 使用社区服务来学习
    • 基于工作室的方法
    • 问“假如不是xx呢”
    • 问“真正的问题是什么”
  • 真正科学的学习机制
    • 神经学理论
      • 神经能被练习,加强神经突出
      • 神经突出能连成片,形成关系概念
      • 乐于学习,知识存储的时间会更长,因大脑的活跃度高
      • 建造知识地图,知识不割裂,造联系,建立整体观和宏观概念
    • 学习是什么
      • 学习即理解
      • 学习即应用
      • 学习即注意
      • 学习即感兴趣
      • 学习即融汇贯通

知识是有群聚效应的,创造力 = 知识 * 认知方式,好奇心也是会转变,这取决于父母在孩子还没说话时对其提出问题的反应,若被无视好奇心就会减退,这样就只期待得到知识,而不会得到智慧。

4种教给孩子的认知方式,去解决因缺乏哲科思维而读书多但不能深刻理解的问题:

  • 欧几里德认知方式:提供形式化的演绎推理,基于可接受的公理,然后猜想力图证明的观点
  • 培根式的认知方式:从假设开始,比较谨慎,即使是已经确信无疑的结论
  • 牛顿式认知方式:建立模型,再将实际代入来验证
  • 休斯里德式认知方式:历时学认知方式,尽量寻找和对比大量原始资料,解释资料,批判性探讨偏见,拼接多元资料

培养孩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

用 ICPS 工具解决孩子不懂分享的问题:

  • 6岁后要有意识地培养社会化教育
    • 如何与同龄孩子相处
    • 遇到分歧和矛盾如何解决
    • 被排斥怎么办
  • 孩子社会能力发展建立
    • 自身情绪管理能力
    • 学习能力
    • 父母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方法,引导她如何融入同龄人
    •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行为方式

案例:孩子抢别人家玩具:

  • 不管她是放任型父母
  • 要求她还给人家是控制型父母
  • 说给她买一个是贿赂型父母

案例后续:培养她解决和处理社会人际关系问题:

  • 问问题是什么
  • 问双方的感受如何
  • 鼓励双方大家一起来解决
  • 做对后快速反馈这是什么,形成成就感

帮助孩子解决社会问题还有3个基础的工作:

  • 字词游戏
    • 是/不是,和/或,之前/之后,相同/不同,现在/以后,一些/所有
    • 教会连词来用于对话,让他来模仿,通过这些词语让孩子知道可以有更多更大的选择空间
  • 帮助她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
    • 首先要不忽视孩子本身的感受,孩子才能分清别人的表情代表什么情绪
    • 可以看图玩游戏,猜猜图中主人翁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,代入人物角色感同身受
    • 教会她情感类词语,如开心/伤心/生气/骄傲/沮丧/寂寞/空虚
    • 教她在生活中观察,识别他人的感受,例如平时在路上或者公园看见别人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拿来问
    • 和孩子讨论感受,但不给过多的评判,孩子被评判就会失去兴趣和产生压力
  • 更多的字词练习
    • 合适/不合适,公平/不公平,如果/那么,可能/或许,为什么/因为
    • 在生活中找更多的出路
    • 可以玩父母手持布玩偶,父母说什么,孩子都来问为什么的游戏

有3个家庭游戏可以强化孩子社会情感认知:

  • 角色扮演游戏
    • 晚上回顾早上发生的事情,问问可以尝试的其他方法,分享它们的角度效果
    • 不给过多的评判,只让孩子表现出来就好了
    • 最后问问孩子还有没其它方法
  • 玩偶游戏:用第三方的角色和孩子对话
  • 找办法游戏:
    • 不知道怎么解决时
    • 左边写一个办法和结果,右边写一个办法和结果
    • 让孩子们参与竞争提办法
    • 拿纸写下来能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,有仪式感

通过游戏教会孩子考虑后果:

  • 用之前和之后造句,例如打谁之前是怎样的,打了他之后是怎样的
  • 玩故事接龙
  • 让孩子习惯自己学会考虑后来的事情,提升责任感
  •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要给赞扬,说明因为什么,不要用贿赂的形式来交互物质或条件作奖励,这会使孩子变得被动

小结 ICPS 的三个原则:

  • 减少评判,认真了解:注意在搞清孩子的想法,不要拉孩子到自己的价值观上,倾听但不评判
  • 帮孩子解决问题,非替孩子解决问题:替他解决永远有要你这父母解决的问题
  • 思考的过程才是重点,结果完美不是重点:孩子的人生结果才重要,而不是每件事的具体结果

小结 ICPS 的核心就是:问问题,问感受,问怎么办,告诉是什么。

说在最后

整篇下来,不难发现这就是从脑图转化过来的,或者用于制作脑图的材料,比较枯燥乏味,当然了,这是脱离了樊登老师的生动案例讲解下,归纳出来的知识理论,所以大家有兴趣还是支持樊登老师,购买他的付费课程吧。

然后,学完这个课程,我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受,就是这些教养孩子的东西,其实在夫妻、朋友、职场同事等的一些关系上,也有同理的应用意义,当然不能说全部适用,但有不少是可以相互借鉴,比如倾听、反馈等,收获蛮多的。

希望我们为人父母的,能做一个综合型的成人,给孩子一个榜样,特别父亲的角色能兼顾平衡好家庭和事业,过好自己每一个微人生,更希望可以像樊老师说的未中国教育出良好素质的下一代,为民族复兴做一点点贡献,一起努力。

最后的最后,列出以下课程的大纲

  • 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,来建立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自信感
    • 观察和内省自己的教养方式
      • 01.父母教养子女的风格有哪些典型误区?.mp3
      • 02.父母常见的两种低自尊表现.mp3
      • 03.判断教育方法是否有效的依据.mp3
    • 建立和维护亲密的夫妻关系
      • 04.家庭关系是复杂的系统.mp3
      • 05.亲子关系要让位于夫妻关系.mp3
      • 06.七招营造幸福婚姻.mp3
    • 认识和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
      • 07.你了解孩子成长发展的本能特质吗?.mp3
      • 08.无论养男孩还是养女孩,都需要父母具备富足型心态.mp3
      • 09.聪明的父母都慎用奖惩式的教育.mp3
  • 其次了解孩子,来更好的构建和睦亲子关系
    • 分析和解决常见的亲子关系
      • 10.亲子冲突的“本能说”、“权力争夺说”和“气质匹配说”.mp3
      • 11.如何洞悉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需求?.mp3
      • 12.优化孩子大脑的亲子沟通术.mp3
      • 13.构建和睦亲子关系的4C法则.mp3
    • 父亲与孩子的关系
      • 14.从教养差别的角度看“父亲”的重要性.mp3
      • 15-16.父亲怎么做才能提高亲子关系质量?.mp3
    • 母亲和孩子的关系
      • 17 母亲怎么做才能提高亲子关系质量?.mp3
      • 18 孩子0-5岁时,母亲给予的安全依恋很重要.mp3
      • 19 孩子6岁后,强调父亲的参与力.mp3
      • 20.孩子5-10岁时,社会化教育放首位.mp3
      • 21.孩子10-18岁时,树立探索自我的意识.mp3
  • 培养孩子一生的能力
    • 培养孩子获得幸福的情绪力
      • 22 情绪管理型父母具备的三个特征.mp3
      • 23.“情感引导法”训练孩子的情绪管理力.mp3
      • 24-25.理解叛逆孩子,“倾听”是关键技巧.mp3
    • 培养孩子获得智慧的学习力
      • 26.让你的教育投资有回报的3类知识.mp3
      • 27.全局性理解:开拓孩子智慧的不二法门.mp3
      • 28.保持孩子强烈好奇心的2个秘诀.mp3
      • 29.4种必须教给孩子的认知方式.mp3
    • 培养孩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
      • 30 ICPS工具:解决孩子不懂分享的实例.mp3
      • 31 3个基础工作:帮助孩子解决社会问题.mp3
      • 32 3个家庭游戏:强化孩子社会情感认知.mp3

转载请注明来源,欢迎对文章中的引用来源进行考证,欢迎指出任何有错误或不够清晰的表达。可以在下面评论区评论,也可以邮件至 mingfungliu@gmail.com

文章标题:《做有益于孩子成长的父母》学习后感

文章字数:10k

本文作者:Mingfung

发布时间:2020-10-27, 08:24:00

最后更新:2022-01-13, 17:11:37

原始链接:http://blog.ifungfay.com/管理/《做有益于孩子成长的父母》学习后感/

版权声明: "署名-非商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"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。

目录
×

喜欢就点赞,疼爱就打赏

宝贝回家